影响保安形象的几个因素
更新时间:2016/9/5 14:55:13 浏览次数:2506
我国保安服务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保安员队伍。保安的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到社会各行各业,在维护公共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保安从业人员是保安服务业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推进保安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保安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人员流失严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安业的发展。从现实情况看,保安职业不是一个能吸引优秀人才的职业,在大多数公众的眼中,保安人员只能提供基本的看护、巡逻等技术含量低的人力保安服务,并不能提供高级安全产品。总体上看公众对保安职业的认可率不高,保安形象不佳。保安业在我国属于低收入、低文化、低素质的职业,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来从事保安服务业。正是这些消极因素,限制了保安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保安职业形象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个。
1、职业吸引力
一种职业的吸引力,包括职业的薪酬待遇、职业保障、社会地位、工作内容和工作的风险性。从薪酬待遇上看,我国保安服务业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行政部门和物价部门制定的保安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太低,一些地方的保安员工资不足千元,福利待遇也低。这些都极大降低了保安职业的吸引力。
(1)从职业保障上看,在《条例》出台之前,一些保安公司为了节约经营成本,没有和保安员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更不用说为保安员购买社会保险。
(2)从社会地位上看,在社会系统中保安人员的财产、权利和权威的拥有程度低,处于劣势地位。
(3)从工作内容上看,保安工作大多简单枯燥,技术含量低,即使有了一技之长也难以发挥效用。
(4)从工作的风险性看,保安员肩负着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责任,保安服务潜在的危险性极高,在《条例》出台之前,保安人员因公致伤、致残、甚至牺牲后其荣誉、费用等方面的落实事项没有在工作合同中明确规定,因而保安人员在与违法犯罪人员或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时仍存后顾之忧。
2、公众认同感
公众对一个职业是否认同,可以从两个影响因素来分析:职业的社会声望地位、社会就业趋向。
(1)职业的社会声望是人们对职业的评价,它在一定社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性,是职业地位高低的主要标志,从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在当代中国社会,决定人们声望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教育、收入、权力、就业单位性质,以及是否从事受歧视职业。
(2)公众在一定程度上对保安职业存在一定误解和偏见,长期以来保安队伍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粗放型管理阶段,队伍当中存在一些管理不善、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不高等现象,引起部分群众的不满意,从而以偏概全地认为保安员的素质都很低,而瞧不起保安工作。
(3)从社会就业趋向看,随着文化教育普及和学历水平的提高,未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许多青年都开始学习专业技术,他们希望以一技之长谋求好的发展。外资企业、公司行政管理、文秘、商贸、高档会所、酒店等高收入行业成了就业首选。公众普遍认为保安工作技术含量低、没有职业发展前景。
3、媒体传播导向
媒体是指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从事信息传播的机构。其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可信性强、社会影响大。媒体作为大众舆论的传播者,它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各种人或事一经媒体报道,就容易受到公众的关注,成为公众人物或公众事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导向型的媒体为追求经济效益和新闻效益,对具有社会影响力、显著新奇、能吸引公众眼球的社会事件很有兴趣,甚至为了提高媒体渗透力对一些事实歪曲报道。一方面,在对保安人员和组织进行报道时,一旦发生有关保安形象危机事件的新闻,媒体报道便铺天盖地,甚至将正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扩大为对整个保安队伍的丑化。相反,如发生保安员拾金不昧、英勇负伤的事件,媒体却反应平平。
4、组织经营理念
一个组织是否重视品牌效应,是否注重组织人才的培训将决定一个行业的形象。在我国保安公司,普遍存在忽视对保安人员的培训、不重视组织的危机公关能力问题。保安公司对保安人员的培训大多停留在上岗前的短期培训上,而对上岗后的再培训则是少之又少,更不用提重视培养组织的危机公关能力了。另外,我国保安公司之前受到政企不分的影响,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对品牌效应重视不足,没有做好企业的宣传作用,整个保安市场的有效竞争没有形成,以行政区域设立的保安企业划地为营,没有企业危机感,导致整个保安行业发展的受制,最终也影响了保安职业形象的提升。
5、个人因素
决定一个职业的形象,人员因素是占首位的。从个人因素来讲,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保安人员对自身职业的认知程度、保安人员的形象危机公关能力和保安人员自身的素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与公众接触最多的保安员的形象。
(1)一些保安人员自身没有端正态度,感觉保安职业低人一等,对自身从事的职业不热爱、不尊重,这种消极思想直接导致消极的行动。
(2)由于招收的保安人员素质有限,保安公司也忽视对保安员的培训,保安队伍普遍存在形象危机公关能力不强的问题。一些保安人员工作态度恶劣,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也容易引发保安与客户之间的冲突。一旦发生保安形象危机事件,当事者保安不知所措,保安公司也怠于处理,错过了最佳的危机修复时期,最终导致危机升级,成为社会的热点事件,影响了整个保安组织的形象。
(3)在《条例》颁布之前,我国长期缺乏对保安员条件的具体规定,实践中也疏于保安人员条件的审查,保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也流于形式。一些保安公司在招聘保安人员时,只注重年龄、身高、身体健康状况,学历要求也仅仅是初中毕业。保安人员本身存在文化素质低、法律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松散等问题。
1、职业吸引力
一种职业的吸引力,包括职业的薪酬待遇、职业保障、社会地位、工作内容和工作的风险性。从薪酬待遇上看,我国保安服务业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行政部门和物价部门制定的保安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太低,一些地方的保安员工资不足千元,福利待遇也低。这些都极大降低了保安职业的吸引力。
(1)从职业保障上看,在《条例》出台之前,一些保安公司为了节约经营成本,没有和保安员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更不用说为保安员购买社会保险。
(2)从社会地位上看,在社会系统中保安人员的财产、权利和权威的拥有程度低,处于劣势地位。
(3)从工作内容上看,保安工作大多简单枯燥,技术含量低,即使有了一技之长也难以发挥效用。
(4)从工作的风险性看,保安员肩负着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责任,保安服务潜在的危险性极高,在《条例》出台之前,保安人员因公致伤、致残、甚至牺牲后其荣誉、费用等方面的落实事项没有在工作合同中明确规定,因而保安人员在与违法犯罪人员或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时仍存后顾之忧。
2、公众认同感
公众对一个职业是否认同,可以从两个影响因素来分析:职业的社会声望地位、社会就业趋向。
(1)职业的社会声望是人们对职业的评价,它在一定社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性,是职业地位高低的主要标志,从学者的研究中发现,在当代中国社会,决定人们声望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教育、收入、权力、就业单位性质,以及是否从事受歧视职业。
(2)公众在一定程度上对保安职业存在一定误解和偏见,长期以来保安队伍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粗放型管理阶段,队伍当中存在一些管理不善、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不高等现象,引起部分群众的不满意,从而以偏概全地认为保安员的素质都很低,而瞧不起保安工作。
(3)从社会就业趋向看,随着文化教育普及和学历水平的提高,未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许多青年都开始学习专业技术,他们希望以一技之长谋求好的发展。外资企业、公司行政管理、文秘、商贸、高档会所、酒店等高收入行业成了就业首选。公众普遍认为保安工作技术含量低、没有职业发展前景。
3、媒体传播导向
媒体是指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从事信息传播的机构。其受众面广、传播速度快、可信性强、社会影响大。媒体作为大众舆论的传播者,它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各种人或事一经媒体报道,就容易受到公众的关注,成为公众人物或公众事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导向型的媒体为追求经济效益和新闻效益,对具有社会影响力、显著新奇、能吸引公众眼球的社会事件很有兴趣,甚至为了提高媒体渗透力对一些事实歪曲报道。一方面,在对保安人员和组织进行报道时,一旦发生有关保安形象危机事件的新闻,媒体报道便铺天盖地,甚至将正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扩大为对整个保安队伍的丑化。相反,如发生保安员拾金不昧、英勇负伤的事件,媒体却反应平平。
4、组织经营理念
一个组织是否重视品牌效应,是否注重组织人才的培训将决定一个行业的形象。在我国保安公司,普遍存在忽视对保安人员的培训、不重视组织的危机公关能力问题。保安公司对保安人员的培训大多停留在上岗前的短期培训上,而对上岗后的再培训则是少之又少,更不用提重视培养组织的危机公关能力了。另外,我国保安公司之前受到政企不分的影响,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机制,对品牌效应重视不足,没有做好企业的宣传作用,整个保安市场的有效竞争没有形成,以行政区域设立的保安企业划地为营,没有企业危机感,导致整个保安行业发展的受制,最终也影响了保安职业形象的提升。
5、个人因素
决定一个职业的形象,人员因素是占首位的。从个人因素来讲,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保安人员对自身职业的认知程度、保安人员的形象危机公关能力和保安人员自身的素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与公众接触最多的保安员的形象。
(1)一些保安人员自身没有端正态度,感觉保安职业低人一等,对自身从事的职业不热爱、不尊重,这种消极思想直接导致消极的行动。
(2)由于招收的保安人员素质有限,保安公司也忽视对保安员的培训,保安队伍普遍存在形象危机公关能力不强的问题。一些保安人员工作态度恶劣,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也容易引发保安与客户之间的冲突。一旦发生保安形象危机事件,当事者保安不知所措,保安公司也怠于处理,错过了最佳的危机修复时期,最终导致危机升级,成为社会的热点事件,影响了整个保安组织的形象。
(3)在《条例》颁布之前,我国长期缺乏对保安员条件的具体规定,实践中也疏于保安人员条件的审查,保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也流于形式。一些保安公司在招聘保安人员时,只注重年龄、身高、身体健康状况,学历要求也仅仅是初中毕业。保安人员本身存在文化素质低、法律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松散等问题。